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科协新闻

“党建红+科普蓝”助推韶关南雄高质量发展

    近年来,韶关南雄市高度重视党建引领科普工作,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,把科协作为推动南雄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,通过加强党建引领科普,深化科协系统改革,优化组织设置,盘活各类科普资源,创新工作思路。开展科普宣传、科普惠农兴村等活动,积极打造“党建红+科普蓝”工作品牌,推进“科普蓝”阵地建设,夯实“党建红”基础,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,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科普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,为南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智力支撑。
    优化组织设置,建强“党建红+科普蓝”基层战斗堡垒。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,建强科协的基层基础,推进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“3+1”试点工作开展,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基层科协中全覆盖。一是优化市镇两级科协组织设置。坚持党对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的全面领导,按“3+1”组织建设要求,把科协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,在市级层面设立市科协党组,定期向市委报告工作;在镇一级全部成立镇(街道)科学技术协会,组织成立科普志愿服务队,明确由分管科技工作的镇(街道)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科协主席,农技站长、卫生院院长、学校校长等“三长”兼任科协副主席,并配备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,实现科协阵地达到“五有”目标。二是推动科协组织向行业、企业等各类组织覆盖。采取单独组建、区域联建、行业统建、依托组建等方式,加大在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成立企业科协的力度,如在广东衡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、南雄高新区建立了科学技术协会,在工业园区建立了化工行业协会,为各企业加强党的政治引领、凝聚各类人才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。2019年,南雄市科协被评为省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及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“3+1”工作表现突出单位。目前,南雄市形成了以市科协党组为中枢,镇级科协为重点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,“党建红+科普蓝”在南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。


    加强科普建设,夯实“党建红+科普蓝”场馆共建体系。南雄市通过推进科技馆、“线上科普馆”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,大力推广“科普中国”APP等方式,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。一是南雄市科技馆重点项目取得良好进展。2022年,经南雄市府会议研究决定,将气象科普中心、恐龙地质科普中心纳入南雄市科技馆管理体系。2023年,南雄市府同意将旧博物馆改造为科技馆,夯实了科技馆体系建设工作。二是探索科普模式,独创“线上科普馆”。2022年,在全市18个镇(街道)建成“线上科普馆”试点38个,吸纳“科普中国”APP优质科普资源,合理设置“线上科普馆”播放条目。督促、指导试点负责人做好“线上科普馆”运营管理工作。目前,“线上科普馆”每月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,累计更新视频400余个,循环播放累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。三是设立“科普”频道,拓宽科普传播渠道,如在融媒南雄APP设立科普栏目,在融媒南雄APP、“南雄科技馆”微信公众号嵌入“科普中国”APP访问入口。整合科普资源,组织动员全市208个行政村利用益农信息社设施下载“科普中国”APP,并组织村民经常性观看、学习“科普中国”APP优质的科普文章、视频等,科普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。四是加强基地建设,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。积极组织申报科普教育基地,全市新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、韶关市级科普教育基地7个、南雄市科普教育基地9个,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。


    创新工作思路,推动“党建红+科普蓝”事业蓬勃发展。坚持党建引领,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优势,做好统筹协调、融合推动,在全市营造各级各部门重视科普事业、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惠农、科技兴业的浓厚氛围。一是围绕科协业务工作要点,制定印发《南雄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》《南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》等文件,完善了科普制度体系和组织领导机构。二是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科普工作纳入每年全市机关和镇(街道)绩效考核,确保工作落到实处。三是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。2023年,成立南雄市“科学普及”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组织开展包括讲座、展览等各种形式的“科学普及”志愿服务活动,累计开展71场次,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次。四是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。制定印发《南雄市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》,组织动员市有关单位提供科普资料,并整理归档形成评估资料,形成科普工作强大合力。经省检查验收工作组实地检查、现场考察等环节,中科协委托省科协对我市进行考核,顺利通过评估验收阶段。2023年1月,南雄市被中科协命名为2021-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(市、区)。